西藏藏曆新年,是西藏最隆重的節日,一起走進藏家村寨·體驗藏味新年喜洋洋 吃古突、趕鬼去、求財神、大昭寺祈平安、迎新春熱鬧非凡!

  【西藏印象】帶您2015到西藏過新年,迎春納福保吉祥 !

  體驗最濃厚的藏族風情。
168全台獨家路線
安排在春節 2015年2月15日出發
參加首創靈童轉世制度的-大寶法王陞座楚布祖寺「古朵羌嘎普巴金剛祈福大法會』
蓮花生大士說道:「如能依止普巴則會獲得財物、延壽、無病、吉祥等如是功德。
為自己新的一年累積《功德利益深廣不可思量殊勝無比!》迎向嶄新美好的一年!
『〝一年僅此一日〞〝僅此一團〞』只需要請四天假喔!名額有限即將額滿請把握。
 


精彩行程 : 2015年2月15日出發 西藏新春開運之旅+青藏鐵路十日遊
 


藏曆年的起源與發展    


 

1、噶莫帕瑪曆演算法


      相傳西藏的曆法約始於西元前一百年左右,由前藏雅隆地方的一個名叫噶莫帕瑪的人,根據月亮的圓缺,初步推算出了日、月、年。後來人們把它稱為《噶莫帕瑪曆演算法》。後來雅隆地區農業逐漸發展,每當莊稼成熟並收穫一次後,農民們便要舉行一次聚會慶祝豐收,年復一年,這種活動就慢慢形成了定期的慶祝,後被定為“以麥熟為歲首”的物候曆。直到現在西藏林芝地區秋後麥子豐收以後人們歡慶節日,還可以看到這種物候曆的延續和影響。


 

2、文成公主入藏


      據說,唐代以前,藏族是以麥熟為新年,後來,由於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,唐蕃開始了較為密切的交往,隨著中原文化與高原文化的交流,許多中原文化逐漸傳入西藏,其中包括曆算。後來,藏區以麥熟為新年的習慣,改為與漢族同時過年,直至今天。


 

3、曆法由來


      西元624年,雪域又有了藏語稱為“美、喀、加措”(意即火、空、海)的曆法紀元。這種曆法以猴、雞等十二動物生肖紀年,排列次序與十二地支相同,每12年為一週期,每年分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。


      到9世紀初期,由藏族天文學家桑傑益西、堅贊貝桑等人,以內地的夏曆和印度的時輪曆法及古老的《噶莫帕瑪》曆法為基礎,創制出藏族的傳統曆法。它是採用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和十二動物生肖來計算年、月、日的。這種與十天干相同的推算法就形成了每60年為一周。


西元1027年印度的時輪經被譯成藏文傳入西藏。這年天上正好是陰火兔年,藏族歷史上遂把這一年定為第一個60年週期紀元的第一年,也就是說所稱藏曆新年即從此年開始,藏族語中對1027年雅稱為第一繞迥,意為勝生年。所謂“勝生”是指時輪經中說的香拔拉的難勝法王傳法的最後一年——1026年,故將次年定為“勝生年”。


      藏曆年距今已有970多年的歷史,它和春節基本都在同一月中,就差那麼幾天。所以塔爾寺的僧伽歡度藏曆年的同時也歡度春節。從藏曆十二月中旬清掃殿堂和自己的僧舍,準備禮佛供品,做自己食用油炸果、嘉婁瑪(又稱席辮)、花卷等。二十四日晚祭灶神。藏曆同漢曆一樣也把元月定為孟春,把元月一日定為新年之始。




 

藏曆年的民俗風情


 

1、裝扮與清掃


      一進入農曆12月,家家戶戶就開始做新年的儲備。當新年的前幾天,不管農、牧區,老少男子都要剃頭,女的要洗梳髮辮。如男子留長髮過年,女子不洗梳髮辮過年,表示家庭或心中帶有悲痛而無心梳妝打扮之意。洗梳打扮表示為來年的吉祥如意。從12月28日起,清掃住宅上下、房屋內外,村寨走道、田坎地角,甚至不放過屋內的抽屜,清掃天花板及煙囪時需擇吉日,如3、5、7、9等。

 

2、切瑪盒


      切瑪盒是藏曆新年必備的吉祥物,它是一種製作精緻的鬥形木盒,裏面盛放炒青稞和糌粑,插上五顏六色的“洛薩美朵”和酥油花,象徵著人夀年豐、吉祥如意。藏曆新年這天,切瑪盒擺在藏櫃上,客人來拜年,首先走到切瑪盒前,用拇指和食指捏少許炒青稞、糌粑,拋向空中,重複三次,表示先敬三寶神,爾後送入嘴中少許,面對主人說“紮西德勒”,表示恭賀新年。



 

3、卡塞


      卡塞是一種用酥油和麵粉製作的油果子,分為耳朵形、蝴蝶形、條形、方形、圓形等各種形狀,塗以顏料,裹以砂糖,顏色鮮豔,味道脆脆甜甜的。現在大多家庭都購置現成的,每到藏曆新年前夕,很多製作卡塞的師傅就在宗角祿康公園對面的街上租下門面,製作和出售各種各樣的卡塞。




 

4、“洛薩美朵”與青稞苗


      “洛薩美朵”與青稞苗都是藏曆新年常備的裝飾品,一方面是襯托藏曆新年的喜慶氣氛,另一方面也與藏曆新年慶祝農耕開始、預祝豐收的傳統有關,寓意新的一年五穀豐登。


 

5、“古突”之夜


      藏曆新年的除夕夜,即藏曆十二月二十九,藏族同胞每家每戶都要吃一種面疙瘩湯,作為年夜飯,藏語叫“古突”,是用牛羊肉、蘿蔔、麵團及其它佐料做成的一種帶湯食品。


      在藏語中,“古”即“九”,代表藏曆十二月二十九,“突”則是麵糊羹的意思。“古突”麵團的做法其實和做餃子差不多,餃子是用皮將餡包起來,而“古突”則是扯一塊面將“餡”往裏捏。做“古突”時要故意在麵團裏包一些“特別”的東西,以測試家人在新的一年裏的運氣,而這些物品都有著特定的象徵含義:如吃到石子,意喻心腸硬;吃到木炭,意喻心腸黑;吃到辣椒,意喻嘴厲害;吃到羊毛,意喻心腸軟;吃到硬幣,意喻財運亨通。


      等主婦將“古突”做好後,全家人按長幼次序圍坐在一起,開始吃“古突”,每當有人吃到帶有象徵意義的面疙瘩時,都要馬上亮出來,這時全家人都沉浸在笑聲與互相議論的熱鬧之中,增添了許多除夕夜的歡樂氣氛。


      接著,全家用糌粑捏制一個魔女和兩個碗,把吃剩的“古突”和骨頭等殘渣傾入楷巴捏成的碗裏。由一個婦女捧著魔女和殘羹剩飯跑步扔到室外,一個男人點燃一團乾草緊緊相隨,口裏念著:“魔鬼出來,魔鬼出來!”讓乾草與魔女和殘羹剩飯一起燒成灰燼。同時,孩子們放起鞭炮,算是驅走惡魔,迎來了吉祥的新年。
        

 

6、“驅鬼”儀式


      西藏民間傳統習俗,每年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都要舉行驅“鬼”儀式。(日喀則地區是藏曆十一月二十九日,林芝地區是藏曆九月三十日驅鬼。)包括各派宗教寺院都要在同一天舉行。按古老傳統民間普遍都是吃完晚飯後舉行這一儀式,人們把它稱為”固朵”意為二十九驅鬼。它源於原始圖騰崇拜的民間宗教。在廣大藏族人民群眾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。他們使用各種金剛表演舞並舉行驅魔送崇食子的儀式,藏語稱為“固朵爾”,意為甘九朵馬,該活動都在當日的白天舉行。


      藏曆新年的除夕夜,吃過“古突”,等到天完全黑時,家中男人手裏攥著火把,慢慢跑遍每一間房屋,並將火把揮向每一個角落,高喊“出來”或“魔鬼出來”。火把與事先準備好的鬼食會集中扔在一個十字路口,以示將一年的不順或晦氣全趕出家門。之後大家一起往回跑,不能回頭。




 

7、“搶水”與煨桑


      “搶水”是農村過藏曆新年初一時女人們的第一個節目,大家比誰起得早,比誰跑得快,習俗認為誰舀到第一桶水,就意味著能夠獲得最好的運氣。


      當女人們“搶水”的時候,男人們則早早起來,搶著煨桑。煨桑是用松柏枝等焚起靄靄煙霧,以此祈福祝願。通常都以第一個去煨桑為榮,後來的人只是在已經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松枝、柏枝等物,順便獻酒。


 

8、樹經幡


      在農村,藏曆新年,藏族同胞們還要在房頂上樹起新的經幡,祈求在新的一年裏五穀豐登、吉祥如意。經幡由藍、白、紅、綠、黃五色布連結而成,寓有藍天、白雲、紅火、綠水、黃土之意。樹經幡時,一般先將五色經文布披掛在樹枝上,而後將掛有五色布的樹枝插於房頂。


 

9、與漢族部分相似之處


      州內許多地區,由於臨近漢族的農區,受其影響,在房屋的大小門上,貼有新年年畫和對聯,但年畫內容主要是藏族視為吉祥之物,獅子、龍、虎等,對聯一般用藏文書寫的吉祥祝詞。

拜年活動


      初二起,人們才開始相互走訪、拜年、請客。新年裏,人們相逢的第一句話是“羅桑爾讓”(新年好),“紮西德勒”(吉祥如意)等。寨裏耍獅子、春牛、跳花燈的表演隊也是從初二開始,走訪各村寨部落,輪回表演。從初二開始,親戚好友相互登門拜年,持續三至五天。手捧吉祥鬥祝福的人先是在門外高聲祝福,裏面的人聽到,趕緊捧著“切瑪”出來,互相問候:“紮西德勒彭松措!”(願吉祥如意美滿!)“阿媽巴珠工康桑!”(願女主人健康長壽!)“頂多德瓦吐巴秀!”(願歲歲平安吉利!)“朗央總久擁巴秀!”(願年年這樣歡聚!)拜年時,男主人雙手捧著“切瑪”向客人祝福,客人用手捏取“切瑪”裏的一點糌粑、青稞向天空抛灑,然後在嘴裏嘗一點,祝賀道:“紮西德勒”(吉祥如意)。接著,女主人提著披掛哈達的銅壺,頻頻向客人敬酒。節日期間,到處都在祝福,到處都在敬酒,到處都在歌舞狂歡,不管認識不認識,不喝三碗不准通過。




      藏曆初三敬奉“屋脊神”,這天,人們都登上各家的屋頂,把嶄新的經幡插在屋頂上,然後煨燃柏枝,向空中抛灑糌粑,飄動的經幡和嫋嫋上升的“桑煙”寄託著人們的祈願向空中傳去…… 


     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,戴最珍貴的首飾,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,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袍子,或者一兩樣裝飾品。這些當然出自藏胞愛美的天性。但民間相傳過年穿新衣有悅神的意思。



  
      藏曆年正月初三,拉薩人成群結伴到東面的寶瓶山和西面的藥王山,插經旗、掛彩幡,祭祀山神和水神。然後,成群結夥在背風向陽的地方唱歌、喝酒、談笑。從初四起,舉行西藏最大的宗教節日——傳昭大法會。這一法會是由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在拉薩發起的一次祈願大法會延續而來的。法會期間,西藏三大寺的僧人近2萬人集中在大昭寺向釋迦牟尼的佛像祈禱,並舉行格西學位的考試。除政府給僧眾發放佈施外,西藏及其它地方的藏傳佛教信眾也到此添燈供佛放佈施,法會直到元月十五日迎請彌勒佛後結束。




 




 

藏曆正月初五,拉薩郊區的農民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。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,耕牛的額頭上貼著酥油圖案,犄角上插著彩旗和彩色羽毛,牛軛上披掛著綴滿貝殼和松石的彩緞,尾巴上系著五彩繽紛的綢帶,儼然一副“花枝招展”的模樣。開耕之前,農人還要從家裏扛出一塊白色山石,那是去年從農田請回收藏好的,重新恭恭敬敬安入在農田中央,稱為“阿媽色多”,意即“金石頭媽媽”,是莊稼的保護女神。農人在地裏煨起桑煙,插上祈福幡,趕著牛,圍繞白石耕出五條畦子。每一畦撒一種作物,例如豌豆、青稞、小麥、油菜籽、蠶豆等。開犁禮完畢,大家會聚一處,一邊喝酒,一連唱歌,隨著酒碗的輪轉,歌聲彌漫在整個初春的河谷,直到太陽西沉,盡興而歸。 


      按傳統習慣,歡度藏曆新年一般要十五天。


 

藏曆年的宗教習俗


      從三十日開始在寺院、活佛府邸及各僧人家中擺設製作好的“卓索切瑪”。


      卓索切瑪就是用麥子、酥油、糌粑等制做的供物,簡稱“切瑪”,是藏族人民象徵祥瑞的一種吉祥物。卓索是藏族語,意為麥子、麥粒、麥穗。豐收的麥子大穗、雙穗,古人多以為祥瑞之兆。“切瑪”中的切是青稞炒熟磨成的酥糕。 


      大年初一日清晨,塔爾寺大拉讓吉祥新宮殿頂吹奏吉祥右旋白法螺,活佛、僧伽起床洗漱後,燒酥油茶,首先沾一點向空中遍灑三下,敬獻天地神佛,而後自己喝幾口以示分享祥瑞,隨後穿戴新袈裟僧帽去大經堂誦經禮佛。兩位執事僧請措欽夏俄大僧官和大會引經師來主持禮佛的祈禱活動。僧眾唪誦大威德金剛、護法神母、放生等經典後,全體祈禱者拜見大法台。與此同時,在大經堂頂層和三大學院中也誦經祈禱。祈禱新的一年裏佛法增盛,人民安康,百病消散,五穀豐登。八位大小喇吉和各活佛府邸攜帶賀年禮品去拜見大法台。對三大堪豈有此理和襄佐只作新年祝賀而不送禮品。祈禱禮佛儀式結束後,接著舉行新年齋茶會,大僧官、總管、祭供師等人到吉祥新宮來請大法台赴齋茶會。大法台從僧眾中間走到上首鋪設的紅氈上轉身向僧眾拱手作揖,祝賀新春佳節,然後坐到首席位上,三大堪台和各活佛分列兩排就坐。這時密宗學院拉讓的炊事員手捧木盤,醫明和時輪學院的行茶僧從大法台開始依次獻茶,拉讓吉祥新宮供應油炸果、八寶米飯、果品等。全寺僧人手端茶碗,念誦一段茶前經文,開始用茶,歡聚一堂。茶畢,大拉讓請大家到大吉哇赴僧宴,此時,三大堪布和僧官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哈達,依次獻給大法台表現祝賀,之後去大吉哇赴宴。所說僧宴,並非是什麼豐盛的山珍海味,七碟八碗的宴席,主要是油炸果和花卷等素饃、糖果、茶山、米飯、手抓羊肉。手抓羊肉也按其身份分成份子,普通僧人每人只有一份,大法台和大活佛可分到幾份。




 

正月初二日,由大吉哇準備茶食宴請。這天在大護法神殿(小金瓦殿)內舉行護法神降神儀式,大法台到護法神殿時,兩大喇吉、護法神師給大法台獻典加(盛一盤糖果、食品、葡萄、紅棗等稱典加)和哈達,僧眾念《羅桑加哇瑪》經。誦經畢,執事僧手執點燃的一撮線香在殿內巡香。兩大喇吉給護法神敬獻供品,大拉讓吉祥新宮給護法神殿獻以一套馬鞍為主的賀年敬神禮品13種,大吉哇獻以一匹緞子為主的禮品11種,六小喇吉獻禮各5種,各執事僧官獻哈達1條。獻禮畢,僧眾齊聲諷誦生死輪回和涅盤寂靜經及《丹巴瑪經》。之後開始降神,護法神師發神占卜新的一年中佛教諸事及其它有關事宜。這時拉讓吉祥新宮擊鼓為號,示意參加降神儀式的各執事僧、活佛出席宴會。


      初三日為隆波護法殿降神之日,其儀式與大護法殿一樣。降神之後,由隆波護法神殿設宴招待凡參加降神儀式的僧人。


      從初三至初八日之間,由三大學院的六執事僧各茶食宴請僧眾。期間僧人用白紙(表示潔白純淨)包上一包沙糖或葡萄乾,下墊一張方形紅紙(表示喜慶),上蓋哈達給自己的上師、老師拜年。老師用奶茶招待,還用紅棗、柿餅或梨、附原哈達回禮。藏族中有給前來拜年送禮的客人必回賜禮品,不讓空包回去的習俗。


      節日期間,僧人外出懷中揣著一包禮品(如白糖、紅棗、柿餅、葡萄乾之類的小包)和一條哈達,逢相好者互祝新年好,並交換禮品和哈達,也有相互送禮請客的習慣。活佛之間也相互送禮拜年,禮尚往來十分頻繁。


      至初八日藏曆新年和春節基本結束,開始進行正月祈願大法會的準備工作。




 

藏曆年的文娛活動


      在新年期間,西藏各地都要舉行各種文體娛樂活動,特別是技能競賽。各地歡度藏曆新年的文體活動大致相似,但也各有風采,不盡相同,折射出不同地域因地理環境、經濟狀況、生產方式、外部交往的差異造成的心理活動和審美情趣、價值取向的不同。


      藏曆新年期間,拉薩城內還要舉行一系列的體育活動,一是賽跑,參加者自沙拉寺東麓至布達拉宮後,約三十裏,先到者受上賞,賞綢緞、哈達、銀錢等物;其次到者、後到者,各分賞有差。複以幼童裸體跣是自布達拉東止,約十餘裏,一的爭道而趨,亦以先後至者為勝負,如力不勝,親友在旁灌冷水於頭頂為之助,此為一年奪標之戲也。可見其盛況。正月初三,當冬日早晨溫暖的陽光照耀高原古城拉薩,沉浸在新年歡樂氛圍中的拉薩市民和市郊農民群眾數千人,彙聚在拉薩賽馬場,觀看一年一度的藏曆大年初三賽馬表演。藏曆新年初三舉行賽馬、拔河等代表吉祥的體育比賽,不僅能讓人們開懷大笑,而目預示著這一年平平安安,順順當當。正月十四至十六,在拉薩大街上進行角力、舉重等比賽,郊外則舉行賽馬、射箭比賽,熱鬧異常。另外,各集團在競技中互相對壘,一些祝聖活動與遊戲、滑稽表演同時進行。初三翻杆戲,二十日崇武表演,十七日舞蹈表演,僧人表演。


 






 

藏曆年的新年賀詞
 


 

·“紮西德勒”——吉祥如意

·“洛薩爾桑”——新年好

·“紮西德勒彭松錯”——晚輩祝福老人:吉祥如意,功德無量

·“阿媽巴珠工康桑”——願女主人健康長壽!

·“頂多德瓦土巴秀”——願歲歲平安吉利!

·“南央宗聚悅巴秀”——願年年這樣歡聚!

·“吉吉!索索!拉結羅!“——祈求神靈賜予幸福和平安!

·“下普達”——乾杯

 

非物質文化遺產


 

      2010年5月18日,中國文化部公佈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(新入選項目)。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申報的“藏曆年”入選,列入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
 


 

藏曆年攝影攻略

 

1、拍攝季節


      藏曆新年恰逢西藏的冬季。如能趕上下雪就更加完美,可以將雪景和新年景象一併拍進畫面。


 

2、拍攝地點


 

拉薩市區以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前為主要抓拍點。但如果想表現地道的藏族新年景象,最好事先聯繫一家拉薩近郊的農牧民家,在藏民家做客拍攝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
 

3、景點特色


 

冬季留守在西藏的旅遊者極少。由於漢族春節的緣故,來此旅遊的漢族人也比平時要少得多。所以藏曆新年來西藏進行拍攝采風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,沒有了大批旅行者的打擾,也許很多原生態鏡頭就會易於捕捉。